同志们:
时隔半月,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合肥,参加安徽省旅游业改革发展大会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旅游局、代表李金早局长,对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旅游业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气,锐意创新,砥砺奋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发展成就。在我看来,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一是起步早,亮点多。1979年7月,小平同志在安徽发表的“黄山谈话”,拉开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大幕。安徽旅游在全国率先起步,亮点频现:黄山景区1990年荣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黄山股份1996年作为全国第一支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成功上市,2008年黄山景区又被列为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的3个可持续发展观测点之一。可以说,安徽是中国旅游业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发源地和先行区。二是站位高,力度大。安徽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始终坚持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培育和打造。从新世纪初的“两山一湖”发展战略,到十五末开始实施的省“861”计划,以及近两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战略发展平台的建设,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战略谋划的高瞻远瞩和倾力推动。三是举措实,成效好。连续几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安徽旅游的产业地位不断提高,产业形象日益明显,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在精品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区域旅游发展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效。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安徽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与相对匮乏的旅游供给总量之间的矛盾问题,旅游者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方式与相对老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之间的失衡问题,散客化、自助游时代旅游者的信息获取与相对欠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之间的脱节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多数都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所衍生的阶段性问题,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安徽旅游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在持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下大力气解决。
风物长宜放眼量。过去35年,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短缺型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未来35年,我国旅游业将踏上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再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跨越的新征程。在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一方面仍将处于机遇叠加期和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也将进入转型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站在这一继往开来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全国以及安徽旅游业发展的形势、态势与趋势。从世界层面来看,旅游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已经成为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国际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器。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专项化,旅游方式进一步个性化、自助化。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版图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区域旅游协作进一步紧密化、常态化;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改善民生任务繁重。旅游业作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减贫困、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旅游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把旅游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同时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金早局长在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审时度势提出了今后3年旅游业发展的“515”战略,掀起了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高潮。从地方层面来看,全国31个省区市均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其中28个省区市提出要建设战略性支柱产业。北京、海南、云南、江西、广西、西藏等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全面强化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职能。各地抓旅游、干旅游的决心空前坚定,热情空前高涨。从安徽层面来看,既拥有着建设长江经济带、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打造皖江经济带、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和浙闽赣皖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加快“美好安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又迎来了新型城镇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铁交通网络化等一系列外部利好,也面临着中部及周边省份强有力的挑战:山东省围绕“好客山东”旅游总体形象,深化旅游综合改革,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江苏省重点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力打造“畅游江苏”旅游品牌;湖北省正酝酿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谋划新一轮旅游产业大发展;江西省已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近年来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心、力度及成效均排在全国前列。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当前,安徽旅游业发展已经进入“二次创业、全面突围”的转型发展期。安徽省委、省政府不失时机的召开此次旅游业改革发展大会,对新形势下的省域旅游发展进行总体研判和全面部署,是实现安徽旅游新一轮腾飞的战略之举、急迫之举和务实之举。借此机会,我就安徽旅游业的改革发展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突破重点难点。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后,各地反响很大。安徽省迅速行动,去年底正式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8号)。这份文件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对安徽旅游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和总体设计。下一步,希望安徽在一些具体领域进行突破,构建更加充满活力的旅游产业体制机制。一是要在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旅游业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基层旅游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加重,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希望安徽能够进一步加强基层旅游主管部门的综合协调和产业统筹职能,更好的发挥其管理与服务功能。二是要在金融业支持旅游发展上取得突破。旅游业大发展离不开资本投入,安徽要在投融资体制上进一步创新,充分利用当前我国日益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吸引更多资本投向旅游业。三是要在旅游业融合发展上取得突破。要推进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在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等方面勇于探索,推动安徽旅游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二,坚持依法治旅,营造发展环境。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安徽要探索“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新模式。长期以来,旅游市场秩序失范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影响人民群众满意度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旅游市场秩序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是检验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黄山市通过实施旅游联合执法,较好的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在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持续位居前列,为全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希望安徽省要积极探索省域层面推进“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新经验、新路子,要坚持以《旅游法》为准绳,强化各级政府对旅游市场治理规范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治理旅游市场的共同责任,重点加强对旅行社、饭店和景区市场秩序的监管,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和旅游安全综合管理机制,构建“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综合治理体系,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舒心、开心,在旅游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
第三,适应消费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经济新常态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趋于缩减,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安徽省拥有震撼的山水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但从资源向产品的转化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需求倒逼机制作用下,势必要求旅游产品全面转型。一是大力发展长江游憩带产品。长江经济带是党中央、国务院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旅游局正在编制《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规划纲要》,这对于安徽旅游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长江在安徽有八百里皖江之称,芜湖、池州、安庆等沿江城市都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希望安徽省对长江游憩带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问题进行重点谋划,力争在沿江11省市中率先打响安徽品牌。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乡村旅游能够解决农民就业、加快扶贫开发、满足社会消费、统筹城乡发展,正在迎来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安徽西部的大别山区域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要结合旅游扶贫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安徽南部的皖南古村落在国内外知名度极高,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巨大,要在保护好村落风貌、传承好村落历史的前提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典范,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三是要大力发展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例如,省会合肥在与巢湖合并后,其“大湖名城”的框架迅速拉开,省会都市经济圈正在加速形成。安徽要积极对接常态化的都市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环湖休闲旅游,加快布局现代休闲度假产品,着力将合肥打造成为一流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四是大力发展以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品牌的度假产品,以生态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游船游艇旅游为代表的休闲新产品,及以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为品牌的特色旅游产品。
第四,对接国家战略,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去年初,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成为继海南国际旅游岛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之后,又一项国家层面的旅游产业创新试验区。国务院赋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求安徽省在该区域内坚持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作用,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规划纲要》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作出了方向性、战略性和纲领性指导,下一步安徽要发扬敢闯敢试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找准定位,用好政策,着力在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体系、构建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区域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做大做强入境旅游市场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成果。
同志们,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国家旅游局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安徽旅游业发展。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旅游业一定能够实现新跨越和大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